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办学方向是立校之本、建校之基,事关为谁办大学、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大学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因此,办学方向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高青年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使命,肩负着巩固青年学生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职责。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成为新时代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二是贯彻落实高校“四个服务”要求,将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现代化方向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要把“四个服务”要求作为自觉的使命担当,努力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要求,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
三是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校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培养时代新人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目标。要坚定不移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有效提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能力和水平。高校要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双一流”建设和高校综合改革中,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贯彻到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中,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顺利前进。
2.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校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围绕立德树人设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时期是立大志的黄金时期,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可塑期。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高“四个认识”,增强“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当代青年的最大幸运和最大际遇,也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责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广大青年要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和民族的梦想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投身伟大的事业,在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放飞远大的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美丽的青春华章。
二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个体思想素质在时代背景下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高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着力在增强政治意识、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素质,积极教育引导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有力创新者。
三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夯实教师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具有先导性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学内容和方式等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高校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做好教师队伍建设这项基础性工作;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努力打造与一流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根本保障作用。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校的基本特色和最大优势。
一是切实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高校要强化学校党委在举旗帜、把方向中的核心领导,让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各项议事决策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二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基层党支部是落实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基本单位,也是党组织团结引领广大师生共同奋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建设越坚强有力,人才培养质量就越能得到有效保障。高校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规矩;积极推进“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以提高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以更大的担当、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合格、全面过硬,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政治堡垒作用。
三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与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逻辑一致性和内在共通性,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党的意志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院系党委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强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党务工作者、班主任队伍等的重要作用;整合校内外一切资源和要素,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奖励资助、文化建设、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蕴含的有益成分,汇聚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红旗文稿》2018年20期,许庆红、徐鹏)